人工接地極是怎樣做的呢?
人工接地:在不便做基礎接地的時候,采用人工接地,或者基礎接地不能滿足接地要求時,
一、接地體的埋設:
1)接地體的埋設不應小於0.6米;
2)垂直接地體的長度不應小於2.5米;
3)垂直接地體的距離一般小於5米;
4)埋入後的接地體周圍要用新土夯實。
二、接地體的連接:
1)連接應牢固,采用搭接焊,搭接長度要求為
扁鋼寬度的2倍,並由三個鄰邊施焊;
圓鋼直徑的6倍,並由兩麵施焊;
2)接地體與接地幹線的連接,為了測試電阻方便,應采用可拆卸的螺杆聯接點。
一、性質不同
1、接地體:是與土壤直接接觸的金屬導體或導體群,分為人工接地體與自然接地體。
2、接地極:是與大地充分接觸,實現與大地連接的電極,在電氣工程中接地極是用多條2.5M長,45X45mm鍍鋅角鋼,釘於800mm深的溝底,再用引出線引出。
二、 功能不同
1、接地體: 接地體作為與大地土壤密切接觸並提供與大地之間電氣連接的導體,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。
2、接地極:高導接地極產品利用導電性能及土壤親和性良好的礦物、磷片石墨及電解質材料,此產品是活性接地的環保新型複合式接地體,其密度、性、導電性能、抗壓強度和的表麵積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遠優於市場同類產品。
而離子接地極呢也有它的優點:
接地導體外部的填充劑是以具有強吸水力,強吸附力和陽離子交換性 能高的材料為主體,配以、降阻、功能強、膨脹係數高不受溫度變化影響、耐高電壓衝擊的多種化學材料為輔料。用於解決接地導體周圍的濕度、離子生成含量、保護等問題,使導體與大地緊密結合,從而降低了電極與土壤的接觸電阻,了周邊土壤的電阻率,地增強了雷電導通釋放能力。導體內部填充材料含有的電離子化合物,能充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。通過潮解作用,將活性電離子釋放到 土壤中,與土壤及空氣中的水分作用,導體外部緩釋降阻,且保持阻值長期穩定。導體內部的化合物,隨時間的延長逐步化合成膠質透明狀態。而且適用與嚴峻的環境,效果非常顯著,所以比較受歡迎。
其實它們兩個各有千秋,是沒辦法比較的,喜歡的就來97人人操下單叭~